星期二, 12月 29, 2009

深層次矛盾



溫家寶對曾蔭權說「要重視和加強宏觀和戰略問題研究,統籌全局,謀劃長遠,更好地解決一些深層次的矛盾,要發揮香港優勢,提高香港競爭力,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和關注民生,以增進港人對未來的希望」。

溫家寶所說的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究竟是什麼?中國人的話,總是曖昧不明,要局外人多番咀嚼。

要重視和加強宏觀和戰略問題研究。是香港的層次,還是全中國的層次?溫家寶所言,應該是全中國的層次。2004年,胡錦濤主席:「『一國兩制』作為一個嶄新事物,我們在實踐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要正確分析和妥善處理出現的矛盾,關鍵是要堅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依法治港,依法治澳,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堅持在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旗幟下實現最廣泛的團結,而且團結的人越多越好。」可見,其中一個矛盾在於一國兩制中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在於為23條立法。

2006年,國家主要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等中央領導多次寄語香港,一要抓住機遇謀發展,二要包容共濟促和諧。另外,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指出,香港人完全能夠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香港;並認為,解決香港目前仍然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務必加快發展。他把經濟發展聯繫到深層次矛盾,希望把經濟利益公平地分配到社會各界,讓整個社會更團結。

內地對社會團結,和諧社會的理解與香港的理解很不同。內地以異見聲音,社會不滿的情緒,政策制定與落實的速度來衡量,足見軍事動員的思維。香港則以能否容納社會不同聲音,政策是否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來制定,市民能否參與制定過程,社會不滿的情緒來衡量。這樣理解的落差導致處理矛盾的差異。

統籌全局,謀劃長遠。政策制定,要及早考慮經濟社會民生各方面因素,要兼顧各種諮詢宣傳游說等技巧,讓議事過程順利,政策便能快速落實,避免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好像高鐵在立法會的討論在2003年基本上是停頓。當武廣高鐵已經開通,香港段卻還未動工,便讓他們覺得香港未能緊接內地發展。唯有及早對宏觀問題作出研究,便能在早期合作關係爭取發言權和主動性,否則事事被動,自然被邊緣化。

更加重視發展社會事業和關注民生。在內地來看,社會事業包括了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社區,福利等等。中國重視教育,希望儘快提高全國教育水平,把13億個包袱變成13億個重要資產。可惜,內地教育管理仍然緩慢地改善,需要香港的教育管理這支強心針。民生是個永恆的課題。他們相信解決民生,便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社會問題。香港方面,不但要解決民生,還要建立公義的社會。這樣,社會各界才能有一個可靠的制度來發展。

最後,最大的深層次矛盾其實是政改。對於內地常強調發展,顯然政改不是首要目標。香港則追求加快政改。縱使讓內地明瞭香港充足準備普選,但仍缺乏談判與協商技巧。追求普選不是小孩逼家長買玩具,而是需要跟從法律與遊戲規則來設計策略,意圖一環一環拉近目標。不善用區議會間選議席的缺口,而硬碰功能組別,是過分理想化的動作。希望他們能夠建議在立法會增加15個區議會間選議席,15個直選議席,來增加民主本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