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18, 2008

意底結牢

ideology被翻譯成為意識形態,但本來意義是a body of doctrine, myth with reference to some political and social plan指一套針對政治及社會的既有教條。可以看到是一種價值觀。可是我們所用的意識常常指consciousness-awareness of one's own existence,與價值觀無關。

根據李慎之的建議,應該把ideology翻譯成"意底結牢"。因為教條潛藏骨髓,植入在我們的意志之中,與我們的思想機密結合,牢不可破。既是音譯,又是意譯。

在中國仍然常常出現父母官這個名稱,可以是意底結牢的寫照。因為古代儒家思想中把君臣父子被劃入同樣的體系中。可是在西方世界,官只是公僕,父母仍然只是父母,甚至變成朋友,父母與官是涇渭分明。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這種精神活在西方生活中,並對華人生活產生衝擊。香港父權日益下降,男女越趨平等。日本南韓社會也有相同的趨勢。雖然常常號稱女子能當半邊天,但內地仍然以父權為主。以父權窒礙個人發展,最終也會窒礙整個社會發展。社會發展不單依靠經濟發展及科學技術發展,更要精神上發展,才能走上精神現代化的路,符合當初五四運動中德先生與賽先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