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15, 2009

施政報告群策創新天


曾蔭權今年的施政報告名為群策創新天,其實私酒藏舊地。閉門思考,把自己的舊酒拿出來享受。

施政報告除了報告過去一年的成績,也要為來年定下願景Vision和具體目標Mission。正如一間公司會定義自己或者定立理想,為了達成理想要採取什麼策略,這些策略應該有什麼實踐方法。

按道理,群策創新天,就是願景,但是不清楚。究竟是怎樣的新天?雖然標榜群策,怎樣改善制度來讓市民協助政策的設計呢?

施政報告列出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業為龍頭行業。報告側重配合國家的整體發展需要,但是忘了自己本來是獨立的經濟體系,要走自己的道路。內地企業總想怎樣走出去,香港卻未提伊斯蘭業務。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是世界的焦點,施政報告只看到中國。

旅遊業篇幅很少,只見個人遊和郵輪碼頭。沒有生態旅遊,沒有文化旅遊,更不用說與歷史保育結合。預計以往所建立的西化旅遊設施吸引了首次來港的內地遊客。富起來的內地遊客開始走遍歐洲美國等地,香港已經不是行程的起點與終點。見慣正貨的西方遊客不再看模仿西方的旅遊設施和商場。唯一吸引他們可能是郊外山水。

貿易方面,一廂情願的強調香港與內地的設施明確分工,保持香港在環球供應鏈的領導地位。看看供應鏈,由原材料,產品設計,半製成品,製成品,批發到零售。香港缺乏原材料,所以不是供應鏈的源頭;中國則擁有豐富資源。負責半製成品/製成品的製造業早早北移再北移到世界工廠-中國。零售,即市場,中國就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既然製造業與零售在內地,批發自然落入內地手中。香港只好努力拓展最後陣地-產品設計。產品設計要照顧市場需要,但創意不能受制於市場需要。例如,冰皮月餅就是前者,帶領市場,創造市場,建立產品特色;合資電影就是後者,臣服於市場,是誰設計也沒所謂。

物流業方面,從地面來看,香港已經是中國眾多窗口之一,長江一帶有上海張華濱集裝箱碼頭,有鐵路接駁碼頭。華南一帶則有鹽田港,碼頭費用比香港低,只需要一次清關手續。香港從來不考慮用鐵路接駁碼頭來加強運輸力,減低馬路負荷,又不促使碼頭費用下調,困境難以解決。從空中來看,香港擁有很多國際航班,內地機場所擁有的國際航班相對較少,暫時仍然有競爭力。
物流業管理方面,香港十分成熟。其實很多內地的集裝箱碼頭是香港合資。香港物流業龍頭李先生獨具慧眼,很早到深圳,上海,寧波,惠州,江門,南海,汕頭,廈門,珠海發展,建立了13個碼頭。隨著內地不斷發展,香港物流業的靈魂(管理)會慢慢脫離軀殼(香港),以新方式存在。可能要走向物流研究,物流技術,物流管理,物流培訓,物流認證等各方向。

專業服務,報告空泛,可指醫生,又可指律師。確認醫生資格比較容易,確認律師會計師則困難。內地兼容個人容易,兼容機構困難。報告著墨不多,難望遠景。

六項優勢產業,是指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千頭萬緒,土地先行。用土地鞏固香港的區域教育樞紐地位?!用土地為國際學校開路。什麼政策幫助改善教育,改善教育制度?暫時看到的是新高中課程未必能夠配合有75個國家承認的國際文憑的要求,銜接海外大學可能出現困難。因此,教育國際化集中在大學呈現,中學部分則依靠國際學校了。到現在,教育國際化還未回應"為他人作嫁衣"的問題。海外畢業生,畢業後的就業不是大學的管轄範圍,只能作介紹,但不能阻止離開香港工作。如果畢業生留港找工作,學生簽證又不知道可否延續,總不能未有工作前簽發工作簽證。地區合作,讓人聯想河套地區,何不為此定目標?

施政報告要發展醫療產業,又加強培訓人手,又預備土地。從輪候時間長,便知道人手不足。增加有關學額是補現有不足,還是為擴展醫療產業的需要?而檢測和認證產業未有藍圖,難作評論。

在環保方面,開發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投資很大,是港商可以爭取的綠色商機嗎?奧巴馬就增加了有關研究經費。政府有沒有增加能源方面的研究經費?香港理工大學所研發的電動車MyCar已經在倫敦有售香港政府則在大嶼山測試三菱的電動車,現已落實會購入10輛。

創新科技,志在新產品推出市場,讓社會受惠。現在推行像銀行按揭的現金回贈計劃,不如協助產品的工業設計,市場推廣和品牌管理。

在發展本地的文化及創意產業中,西九仍然是個載體,時間表則是個謎。

唯一清楚可見,十分具體的是保育中環,十分可喜。可是,令人發冷的卻是啟德發展區設立的區域供冷系統。充滿睡意的是醫療融資。

文章到此,十分漫長,下回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