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分化 原本是中性的社會學名詞. 因為分工,所以社會上的人各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和功能.
這就是社會分化.
現在香港的政客常常把 社會分化 當作貶義詞 '社會不團結' 看待.
你能看得出 社會分化, 社會分層, 社會對立化 之間的 分別嗎?
從各個社會分化出來的組別中找出各自本身的價值, 比較價值的高低, 把組別排序為不同的階層/階級. 這就是社會分層.
如果不同的階級產生排斥或互相對抗, 這就是社會對立化.
星期五, 4月 29, 2005
星期六, 4月 23, 2005
性格分裂還是兩手準備?
一邊小泉表示歉意,一邊百多名國會議員及議員代表,包括一名內閣成員,趁春祭到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
一邊搞降溫,一邊搞緊張,是否性格分裂,還是內部方向不協調,還是兩手準備?
小泉純一郎個人檔案
1960年 神奈川県立横須賀高等学校卒業
1967年 慶応義塾大学経済学部卒業 (ロンドン大学留学)
1970年 衆議院議員福田赳夫氏秘書
1972年 衆議院議員初当選(30歳) 以来11期連続当選
1979年 大蔵政務次官
1980年 自由民主党財政部会長
1983年 自由民主党副幹事長
1986年 衆議院大蔵常任委員長
1987年 自由民主党国会対策筆頭副委員長
1988年 厚生大臣(竹下内閣)
1989年 厚生大臣(宇野内閣・再任)
自由民主党全国組織委員長
自由民主党医療基本問題調査会長
1991年 自由民主党筆頭副幹事長
1992年 郵政大臣(宮澤内閣)
1995年 自由民主党総裁選に立候補
1996年 厚生大臣(第二次橋本内閣)
1997年 厚生大臣(第二次橋本改造内閣)
1998年 自由民主党総裁選に立候補
2001年 第87代内閣総理大臣
2003年 第88代内閣総理大臣
很明顯是自民黨的老成員,是橋本的部下,是右翼份子的重要成員。
用參拜來測試中國的忍耐?當然不單是測試,更是製造輿論,向美國招手,創造自己勢力擴張(美化為國家正常化)的理據。
參拜是'聲東',中國威脅論、壯大右翼勢力、強化美日策略關係、箝制中國影響力才是'擊西'。
一邊搞降溫,一邊搞緊張,是否性格分裂,還是內部方向不協調,還是兩手準備?
小泉純一郎個人檔案
1960年 神奈川県立横須賀高等学校卒業
1967年 慶応義塾大学経済学部卒業 (ロンドン大学留学)
1970年 衆議院議員福田赳夫氏秘書
1972年 衆議院議員初当選(30歳) 以来11期連続当選
1979年 大蔵政務次官
1980年 自由民主党財政部会長
1983年 自由民主党副幹事長
1986年 衆議院大蔵常任委員長
1987年 自由民主党国会対策筆頭副委員長
1988年 厚生大臣(竹下内閣)
1989年 厚生大臣(宇野内閣・再任)
自由民主党全国組織委員長
自由民主党医療基本問題調査会長
1991年 自由民主党筆頭副幹事長
1992年 郵政大臣(宮澤内閣)
1995年 自由民主党総裁選に立候補
1996年 厚生大臣(第二次橋本内閣)
1997年 厚生大臣(第二次橋本改造内閣)
1998年 自由民主党総裁選に立候補
2001年 第87代内閣総理大臣
2003年 第88代内閣総理大臣
很明顯是自民黨的老成員,是橋本的部下,是右翼份子的重要成員。
用參拜來測試中國的忍耐?當然不單是測試,更是製造輿論,向美國招手,創造自己勢力擴張(美化為國家正常化)的理據。
參拜是'聲東',中國威脅論、壯大右翼勢力、強化美日策略關係、箝制中國影響力才是'擊西'。
星期五, 4月 22, 2005
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
教育就在生活中
無論何時何地,人人都不斷從身邊的事物學習.不要把學習的環境限制於學校裡及課室裡.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要教導的就是生活,生活受到教導,生命就會顯出意義。可是若只講生命,生活就會帶不出來;因此,教育的重點在於生活,從生活的作為中去瞭解法則。
家庭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階梯概念是知識、觀念、信念、技巧與品格。父母是子女的典範,是品格和態度的指標。有正確價值觀的子女才懂得面對朋友,社區,學校和整個社會.懂得走 自己的道路.雖然知識在知識型社會非常重要,但是信念和人格培養是更重要的.知識只是工具,人格才是基礎,信念更是道路,理想絕對是人生目標.
家庭,學校,社區
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價值觀念要不能互相排斥.觀念上的矛盾會是學生疑惑.
獨立思考
教育要教導的就是生活,讓子女成長,能夠獨立生活.獨立生活需要獨立思考.懂得自己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自我成長,自我學習
自我成長需要自我學習能力,在未來日子裡不斷進步.語言能夠幫助理解事物,分析思考,表達自己與人溝通.
教育就在生活中
無論何時何地,人人都不斷從身邊的事物學習.不要把學習的環境限制於學校裡及課室裡.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教育要教導的就是生活,生活受到教導,生命就會顯出意義。可是若只講生命,生活就會帶不出來;因此,教育的重點在於生活,從生活的作為中去瞭解法則。
家庭是教育的根本
教育階梯概念是知識、觀念、信念、技巧與品格。父母是子女的典範,是品格和態度的指標。有正確價值觀的子女才懂得面對朋友,社區,學校和整個社會.懂得走 自己的道路.雖然知識在知識型社會非常重要,但是信念和人格培養是更重要的.知識只是工具,人格才是基礎,信念更是道路,理想絕對是人生目標.
家庭,學校,社區
教育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價值觀念要不能互相排斥.觀念上的矛盾會是學生疑惑.
獨立思考
教育要教導的就是生活,讓子女成長,能夠獨立生活.獨立生活需要獨立思考.懂得自己判斷,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自我成長,自我學習
自我成長需要自我學習能力,在未來日子裡不斷進步.語言能夠幫助理解事物,分析思考,表達自己與人溝通.
星期四, 4月 21, 2005
轉載:西方的民主歷史
「民主」一詞在歐洲中世紀並不屬於描繪政治和社會狀況的概念,也就是說,在中世紀文獻、檔案和律法彙編中並不能見到亦 即Democracy。只是在中世紀學者開始接受亞里士多德理論的時候,「民主」才以法哲學或文學用語出現在他們的語彙中。另外,中世紀知道「民主」概念 的人寥寥無幾,而且只視之為一種特定的古代政體。近代歷史幾百年中,「民主」總的說來一直屬於學者用語,而且指的依然是亞里士多德繪製的國家形態,並基本 上因襲了亞氏觀點,懷疑「純民主」或曰「絕對民主」的可行性。英國政治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著名的社會契約說,其特色就在於用這種學說論證專制主義的合理性,具有明顯的反民主性質。荷蘭政治思想家斯賓諾莎(Benedictus de Spinoza)也考察了三種類型的國家,即民主制、貴族制和君主制,但與霍布斯不同,他不主張君主制,而擁護民主政體。大約從十八世紀30年代起,荷蘭 和瑞士越來越多地被視為「民主」國家,其體制被稱為「共和國」(Republic)。1780年至1800年是現代民主思想崛起的關鍵年代,從根本上說, 現今「民主」概念的詞義,產生和發展於法國大革命前後並得到廣泛傳播。一方面,「民主」徹底從學者用語轉變為常見的(儘管還是頗多爭議的)政治概念,用於 某些黨派的自我界定或者描述政體特色,亦偶爾見之於政府文獻。另一方面,隨著「民主」概念的廣泛使用,其詞義獲得了很大擴展,增加了一般社會和歷史哲學內 涵。
星期三, 4月 20, 2005
社會道德與政策
什麼是道德?
道德是對事物作出好與壞的判斷.
個人道德就是個人對事物作出好與壞的判斷.
社會道德就是整個社會的判斷.可是,在一個單純社會裡,社會道德比較單一化.在一個現代社會裡,全面的社會道德會變得面目模糊.因為很難在事情上得到一致的看法.
因此維繫社會團結便依靠幾個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清晰可見的價值觀,大原則. 在西方社會裡,那就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等.
如果一個政策符合社會道德標準,便容易推行政策,否則惹來極大迴響.
如果推出違背社會道德標準的政策發生在西方民主社會,那個政府威信必然下降.
如果在專制政權下,人民為了生存而必然把價值觀扭曲. 因為沒有制衡的機制把不合理的政策攔住.
當專制政府高舉的價值觀脫離人性,人性便會被扭曲.
面對著扭曲人性的人民,政策會變得越來越苛刻法律越來越嚴苛.逼使人民改變對法律政策的看法,逃避法律變成生存之道.
由此可見,社會道德與政策在專制政權下互動性非常強. 在西方民主社會,社會道德完全能夠左右政策的推行.
這種非常強的互動性就成了專制政權不穩定因素.
說到底個人道德從何而來?
從教育與經驗而來.
小童的價值觀是由家長和學校灌輸. 當青少年開始接觸社會, 他們會透過親身體驗來調整自己的價值觀.道德標準更會在朋輩之間互相影響.
由於每個人的體驗都不同,每個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都不盡相同. 除非陷入不能反思的危機, 無論政策和教育怎樣去統一思想, 都會是得不償失白費心機.
道德是對事物作出好與壞的判斷.
個人道德就是個人對事物作出好與壞的判斷.
社會道德就是整個社會的判斷.可是,在一個單純社會裡,社會道德比較單一化.在一個現代社會裡,全面的社會道德會變得面目模糊.因為很難在事情上得到一致的看法.
因此維繫社會團結便依靠幾個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清晰可見的價值觀,大原則. 在西方社會裡,那就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等.
如果一個政策符合社會道德標準,便容易推行政策,否則惹來極大迴響.
如果推出違背社會道德標準的政策發生在西方民主社會,那個政府威信必然下降.
如果在專制政權下,人民為了生存而必然把價值觀扭曲. 因為沒有制衡的機制把不合理的政策攔住.
當專制政府高舉的價值觀脫離人性,人性便會被扭曲.
面對著扭曲人性的人民,政策會變得越來越苛刻法律越來越嚴苛.逼使人民改變對法律政策的看法,逃避法律變成生存之道.
由此可見,社會道德與政策在專制政權下互動性非常強. 在西方民主社會,社會道德完全能夠左右政策的推行.
這種非常強的互動性就成了專制政權不穩定因素.
說到底個人道德從何而來?
從教育與經驗而來.
小童的價值觀是由家長和學校灌輸. 當青少年開始接觸社會, 他們會透過親身體驗來調整自己的價值觀.道德標準更會在朋輩之間互相影響.
由於每個人的體驗都不同,每個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都不盡相同. 除非陷入不能反思的危機, 無論政策和教育怎樣去統一思想, 都會是得不償失白費心機.
語言文字的迷障
傳說巴別塔事件令世界上人人語言不通,從此各人不再團結.
縱使在現今社會裡使用同一語言,也可以發生不再團結的事情.最可憐的是缺乏有效的理性溝通往往導致誤會甚至非常嚴重的後果.
當溝通的雙方都不是很理性,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以是導火線.一個小錯誤或用詞不準確,對方誤解,反應過於激烈,引起另一方激烈反應,不斷惡性循環.
可以一發不可收拾.雙方痛苦活在迷障中.
現在傳媒對社會的責任和影響力非常大,只要一些公眾人物不改掉語言上的陋習.當大眾接受了,字詞意義隨時被扭曲,從而對其他人的相關意見產生誤解.當誤解越多,痛苦越多,迷障越多.
對於某些大型宣傳機構,他們的職責竟然是扭曲文字意義.他們的'民主'跟你的'民主'是不一樣.他說的'道德'跟你的也不一樣.他說的'餘下任期'可以跟你的不一樣.
迷障呢?是一種情況或者狀態,令人迷惘甚至思路不清,不容易讓人接觸事實的真相.
讓別人了解真相就要準確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語言文字幫助我們自己的思考.因此必須要在語言文字下苦工,而不是下毒手.
縱使在現今社會裡使用同一語言,也可以發生不再團結的事情.最可憐的是缺乏有效的理性溝通往往導致誤會甚至非常嚴重的後果.
當溝通的雙方都不是很理性,任何一個小錯誤都可以是導火線.一個小錯誤或用詞不準確,對方誤解,反應過於激烈,引起另一方激烈反應,不斷惡性循環.
可以一發不可收拾.雙方痛苦活在迷障中.
現在傳媒對社會的責任和影響力非常大,只要一些公眾人物不改掉語言上的陋習.當大眾接受了,字詞意義隨時被扭曲,從而對其他人的相關意見產生誤解.當誤解越多,痛苦越多,迷障越多.
對於某些大型宣傳機構,他們的職責竟然是扭曲文字意義.他們的'民主'跟你的'民主'是不一樣.他說的'道德'跟你的也不一樣.他說的'餘下任期'可以跟你的不一樣.
迷障呢?是一種情況或者狀態,令人迷惘甚至思路不清,不容易讓人接觸事實的真相.
讓別人了解真相就要準確地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語言文字幫助我們自己的思考.因此必須要在語言文字下苦工,而不是下毒手.
星期一, 4月 18, 2005
為什麼日本總是漠視中國的反對?
過去多年無論中國對日本作出什麼嚴正交涉,日本總是沒有反應.
1. 日本已經脫離亞洲,躋身歐美強國中.地位跟亞洲弱國不同.對中國的反應當然不上心.
2. 日本已經成為經濟強國,更想成為政治強國.強硬姿態少不了.可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仍然要依靠美國.利用美國對中國的猜忌,不斷宣傳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不斷挑起中國的不滿,使中國強烈反應成為'中國威脅論'的理據.
3. 地緣政治問題,一山不能藏二虎.日本用盡不犯法的手法來控制中國的發展,保持20年的距離.其實美國也有類似措施.
4. 日本經濟多年沒有起色,右翼份子上台反映日本國民要在政治舞台找出路.搞政治小動作,爭取活動空間,嚴正交涉這樣的摩擦是少不免. 在東海採天然氣只是為擴展領海做準備.
1. 日本已經脫離亞洲,躋身歐美強國中.地位跟亞洲弱國不同.對中國的反應當然不上心.
2. 日本已經成為經濟強國,更想成為政治強國.強硬姿態少不了.可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仍然要依靠美國.利用美國對中國的猜忌,不斷宣傳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不斷挑起中國的不滿,使中國強烈反應成為'中國威脅論'的理據.
3. 地緣政治問題,一山不能藏二虎.日本用盡不犯法的手法來控制中國的發展,保持20年的距離.其實美國也有類似措施.
4. 日本經濟多年沒有起色,右翼份子上台反映日本國民要在政治舞台找出路.搞政治小動作,爭取活動空間,嚴正交涉這樣的摩擦是少不免. 在東海採天然氣只是為擴展領海做準備.
假雞蛋問題
為什麼有假雞蛋問題?
利潤有多少? 肯定不多. 跟真雞蛋的利潤肯定差不多.
有利可圖的事情才有人做.
如果對他們說是高利潤的, 他們搶著來做.
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利潤高?
因為其他的價值或者成本在他們心中很低.
那些其他的價值/成本可能是人家的生命,信譽,良心等等.
利潤有多少? 肯定不多. 跟真雞蛋的利潤肯定差不多.
有利可圖的事情才有人做.
如果對他們說是高利潤的, 他們搶著來做.
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利潤高?
因為其他的價值或者成本在他們心中很低.
那些其他的價值/成本可能是人家的生命,信譽,良心等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