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早年曾受中國傳統教育,在香港西醫書院第一名畢業,期間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粵語、官話、英文、日語。曾上書李鴻章,要求滿清朝廷改革。後因清朝積弱不振,於中日甲午戰爭時,在檀香山加入由楊衢雲創辦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後在東京合併改組為中國同盟會,擔任總理。倫敦蒙難使其聞名中外,多數外國人視其為中國革命領袖。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孫曾在美國收到黃興匯款電報,而辛亥革命主要由中國同盟會中部機關部湖北負責人居正主導下,由受革命思想啟發之新軍團體「文學社」社長蔣翊武與同盟會會員組成「共進會」孫葆仁發動起義。起義爆發隔天,遊說英、美、法、德政府與四國銀行團,要求列強保持中立與終止對滿清貸款,並且支持中國革命。歸國後被多數革命者認為他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領導人,因此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伍廷芳
伍廷芳,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書法家。他是首位取得外國律師資格的華人,也是香港首名華人大律師和首名華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之後回中國從政,是中國近代有名的外交家。三歲時隨父親回中國廣州芳村定居,在廣州讀書。十四歲時在親戚陳藹亭陪同下往香港求學,在聖保羅書院就讀,畢業後於1861年任香港的高等審判庭、地方法院等的翻譯。1860年,創辦中國第一份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和《香港華字報》。1882年10月底,伍廷芳離港北上,到天津接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邀請,任法律顧問,成為李鴻章的幕僚。其間曾參與1885年中法新約、1886年長崎事件、1895年馬關條約等的商議,擔任馬關條約換約全權大臣。亦曾任中國鐵路公司總辦等職,創辦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經政府批准興建使用的鐵路唐胥鐵路。1911年辛亥革命後,伍廷芳支持革命,上《奏請監國贊成共和文》、《致清慶邸書》,於12月的南北議和中代表南方政府,出任民軍總代表。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後,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總長。1919年,任廣東省省長及後一路追隨孫中山。1921年孫中山於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伍任外交部部長,兼財政部部長、廣東省省長;更曾一度任代行非常大總統。
王寵惠
王寵惠,廣東東莞人,生於香港。中華民國政治家、外交家、法學家。歷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務。14歲時入天津北洋西學學堂二等學堂(今天津大學前身)法科預科。1900年(光緒26年)畢業獲欽字第一號考憑,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國內大學(或專科、大學預科)文憑者。此後他任上海的南洋公學教官。1901年,他留學日本學習法律、政治。在日本,他發起成立國民會,並任《國民報》英文記者。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他被任命為外交總長。袁世凱死後,他就任法律編纂會會長。1920年他任大理院院長、北京法官刑法委員會會長、法理委員會會長。他和胡適等人在《努力周報》上共同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一文,說明憲政的實行需要有好人組成政府(「好人政府」)。1922年11月,財政總長羅文幹被總統黎元洪命令逮捕,王寵惠內閣上台不久就倒台了。1923年,他任海牙常設國際法院法官。
楊衢雲
楊衢雲,廣東東莞出生,中國近代革命家,1890年於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輔仁文社,創辦興中會且為首任會長,負責策劃廣州起義。1901年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殺。
陳言
陳言,字善言,號藹亭,廣東新會人,清末報業家、外交官。曾任香港裁判處通事(譯員),香港《德臣報》翻譯、副主筆。1871年,在親戚伍廷芳、何啟等幫助之下,他以《德臣報》中文版名義創辦《中外新聞七日報》。1872年起獨立發行並改名《華字日報》。1878年出任清廷駐美國使館參贊,旋調任駐古巴領事(兼駐馬丹薩)。1884年起改任駐馬丹薩領事。1886年升任駐古巴總領事,1893年離任。
晏陽初
晏陽初,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是中國平民教育的先驅。四五歲時開始到父親開設的塾館念書,接受啟蒙教育。十三歲時,進入內地會傳教士開辦的天道學堂讀書,1906年畢業,經校長推薦到成都華美高等學校學習。1910年,因對華美校風的不滿而退學,在成都一中學任英語教師。1911年結識了英國青年傳教士史文軒,協助他創辦輔仁學社。同年9月因保路運動爆發而返回巴中,在巴中中學擔任英語教師。1912年夏天,晏陽初返回成都繼續在輔仁學社工作,同年年底他接受史文軒的建議,赴香港深造。1913年他順利考取香港聖保羅書院,並獲得該校英王愛德華七世獎學金。1916年同年他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政治學與經濟學,後獲學士學位。在耶魯大學求學期間,晏陽初還曾經受教於塔夫脫和威爾遜兩位美國前總統。1920年,晏陽初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學位。回國後他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間編製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晏陽初發起全國識字運動,號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轉到湖南長沙組織平民教育討論會,並在長沙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運動計劃》。1923年在北京,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
周壽臣爵士
周壽臣爵士,香港島黃竹坑新圍人,晚清高級漢族官僚,20世紀初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曾於1918年參與創立東亞銀行,並長年擔任該銀行之主席達三十多年。周壽臣為香港殖民地時期第一名華人議政局成員,作為政府及民間華人的溝通橋樑。另外,周壽臣亦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慈善活動。曾經於1929年創立香港保護兒童會,又先後擔任保良局及東華三院顧問一職。
廖仲愷
廖仲愷,中國國民黨革命元勳之一,國民黨左派人物。當孫文於1923年1月和蘇聯發表聯合聲明後,廖仲愷被孫文派往莫斯科進行更進一步協商,同時蔣介石也被送去學習蘇聯政治和軍事制度。
唐紹儀
唐紹儀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父親唐永大在上海經營茶葉貿易。唐紹儀從小在上海讀書,亦曾就讀於香港皇仁書院,1874年12歲時被清朝公費派至美國留學(第三批留美幼童),後來肄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回國後,被派到天津水師洋務學堂繼續讀書。1895年被任命為駐朝鮮總領事。1907年,唐紹儀出任首任奉天巡撫,負責處理東北地區的外交。1910年他任郵傳部尚書。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唐紹儀在「南北議和」事件中擔任清政府代表,與南方民軍代表伍廷芳在上海進行談判議和。1917年8月,唐紹儀南下參加護法運動,9月17日孫中山就任軍政府的大元帥,並任命他為的財政部長,但他始終未就任。1918年5月,軍政府改為總裁制,唐紹儀被國會推為七總裁之一。1919年南北和談,唐任南軍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