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15, 2013

華夏文化迷思

華夏文化本指起源於河南黃河區域的文化。華本指美麗,夏則本指宏大。可能指華服夏鼎。
魯國人孔子的思想也來自河南一帶的諸侯國。所謂禮失求諸野。可見孔子所謂仁,早在周朝掉失。而孔子可能是最早推動復古運動的人。

先秦百家,孔子曰仁,孟子曰義,老子尚無為,莊子尚逍遙。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性本惡的概念及後結合法家,遠離仁義無為,成為國家運作方式。

秦滅六國後,禁制百家,加上缺乏邏輯,仁義無為各種思想理論無法健康發展。沒有神靈宗教或者宇宙觀支持,只靠模糊的天道所監督,無法建立自身權威。

各自為政的思想沒有有機結合,並使社會穩定運行。漢代儒家思想所成就的光輝只依靠某一兩位皇帝。大部份時間無以為繼,無法媲美現代憲法運作模式。

佛教傳入本可增強理論改進的能力。東晋的玄學清談接觸了佛教後,便出現改變,但要到宋代才出現心性道學。結合一點宇宙觀和人類社會雖然能引起一時風氣,但卻沒有發展成宗教,或者管治的法則。

社會在各種不完整的思想體系中遊走。帝王術和律法也在明清兩代走到極限。

儒家思想和華夏文化怎樣現代化仍然是個大問題。